华农校友“跨界”自然纪录片导演,首次拍摄就拿大奖!
第一次参与导演拍摄的
自然纪录片
就成为联合国主办的影展决赛中
唯一的中国故事
这对华农2011届
中文系毕业生丁铨而言
无异于“梦想照进现实”
这是一部怎样的片子?
从一名中文系学生
到南方日报摄影记者
再到如今的自然纪录片导演
数次跨界,丁铨又是如何做到的?
今天,听听他的故事!
华农中文系毕业生、南方日报摄影记者、自然纪录片导演……不少人惊叹于丁铨数次转行跨界的经历,但丁铨认为,无论是文字语言还是镜头语言,想要表达生动并收获大众认可,都离不开扎实的“讲故事”能力。
从华农出发,丁铨想要讲好怎样一个自然界的“中国故事”?
勇敢追逐童年的梦想
丁铨与大自然的缘分要追溯到他的童年。小时候,身为农艺师的爷爷总会领着他去乡野、自然公园里辨识野生的本土动植物,耳濡目染之下,他逐渐对野生生物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和关注,也喜欢上了《动物世界》这一类自然纪录片。从那时起,“拍摄一部野生动物纪录片”的想法就印在了丁铨的心里。
凭借大学四年练就的过硬本领和较为丰富的拍摄经验,丁铨顺利进入南方日报视觉新闻部工作。在旁人看来,这份工作体面又稳定,但是丁铨的内心始终藏着一个想法,“我想拍摄一部中国的自然纪录片。”
缤纷自然团队拍摄的绿尾虹雉羽毛(绿尾虹雉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中国特有物种)
2016年底,丁铨的同学陈熠之和此前结识的自然纪录片导演徐健,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加上其他几位朋友,“缤纷自然”团队就这样成立了。团队的第一件事:计划拍摄有关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天行长臂猿的自然纪录片。长臂猿悠长、美妙的叫声重新浮现在丁铨的脑海里,好似一种自然野性的召唤,不断牵起在云南大山里的往事。他听从内心,毫不犹豫地再次走进大山。
立志讲好“中国自然故事”
实现梦想,从来都并非易事。
《天行情歌》拍摄画面
《方舟·东黑冠长臂猿》拍摄画面
2019年,丁铨团队导演、拍摄的《方舟·东黑冠长臂猿》,荣获由国家广电总局、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金熊猫”最佳纪录片导演提名,这部作品讲述了世界濒危物种东黑冠长臂猿在中越两国联合保护下绝境重生的故事。
受此鼓舞,丁铨将更多的热情与心血投入到这份事业中。从科普潮州本土野生生物的《野性潮州》,再到全程用手机拍摄、荣获2022第12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手机纪实作品的《我的家乡在中国》,丁铨不停地用镜头语言记录中国自然的故事,记录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向世界传播中国保护故事。
“但很多时候,我们记录的速度赶不上那些濒危动物的消亡速度。”因此,他和团队总是在与时间赛跑。今年,丁铨团队正在拍摄“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和西黑冠长臂猿的纪录片,这两种动物目前都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于丁铨而言,走进自然已不仅是一种爱好,因为拍摄自然纪录片,他自觉背负上更多的使命,“自然不会停滞,而我们做的,是记录那些发生在中国的自然故事、保护故事。让公众了解关心中国本土的野生生物,进而保护它们。”追梦路上
丁铨从未停止奔跑
始终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
步履不停
他用心呈现出眼中的自然之美
他说,“自然不只在远方,
也在我们身边。”▶ 往期回顾
▲ 在巴黎,华农再获全球金奖!
▲ 亲爱的华农,114岁生日快乐!
▲这个角度的华农,你肯定没见过!
文 | 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吴鑫韬 詹舒婷 吴蒋琳子
图 | 受访者提供
微信编辑 | 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吴蒋琳子 吴鑫韬
责任编辑 | 费思迎
审核 | 陈芃辰
审定 | 郭灼
点赞⬇️ 在看⬇️
梦想从华农出发!